佛教自两汉时期传入中国以来,一直伴随着一个深奥神秘的概念,那就是“舍利”。在佛教教义中有一句话说得非常明确:“供养佛舍利,乃至芥子许,其福报无边。”翻译成现代语言,就是指:供奉佛祖的舍利,无论大小,都会带来无尽的福报和吉祥。因此,从古至今,无论是僧侣还是普通信众,对舍利都怀有极高的敬仰之情,甚至有时达到狂热的崇拜程度。
一些修行得道的高僧圆寂之后,身体内部会遗留被称作舍利的结晶物质,这在佛教信徒眼中,是修行圆满、证悟成佛的有力见证。更有甚者,有些“活佛”死后遗体不腐,长时间保持完整,称之为“全身舍利”或“肉身菩萨”,这被佛教信徒视为圣者的殊胜显现。信徒们相信,这样的高僧已经转世到西方极乐世界,聆听佛祖的教诲与禅音。
展开剩余86%这种传统观念在现代社会仍旧影响深远。举例来说,江西一户普通农家中,父亲去世后,其儿子竟然将父亲遗体制作成木乃伊,并塑造成泥塑供奉在家中。那诡异的造型和气氛使得邻里村民心生畏惧,渐渐不敢上门拜访。令人震惊的是,这一切的背后,竟然是因为儿子严格遵循了父亲生前的遗愿——“立地成佛”。
1925年10月,江西上饶的一户农家迎来了新生命,一名男婴呱呱坠地,取名林观荣。与祖辈们一样,林观荣成年后依然过着勤劳朴实的农民生活,耕作于黄土之上。唯一不同的是,林观荣对佛教怀有非比寻常的热忱和执着。所在村庄位于灵山脚下,自古便是佛教与道教的圣地,宗教氛围浓厚,家家户户都信奉佛法,常去山上的寺庙听经闻法。
从记事起,林观荣便时常奔赴山寺,模仿和尚打坐,一坐便是整整一天。成年后,尽管收入微薄,他依然坚持资助寺庙,甚至义务为和尚挑水、添柴。寺中和尚们无不对他赞誉有加。后来,林观荣成家立业,取《道德经》中“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之意,给儿子起名林上水,这不仅体现了佛教“不争不抢、善待众生”的理念,也寄托了对儿子未来的美好期许。
岁月流转,儿子渐渐长大,林观荣对佛教的热情越发浓烈,甚至影响了他的身体。某日,他礼佛归家,妻子备了一桌丰盛的荤菜,但看到肉食,林观荣顿感恶心,肚中翻江倒海,忍不住呕吐出来,急忙示意妻子把肉菜撤走。从此,他再也不能忍受荤腥,甚至光是看到肉类食物都会反胃。
为了照顾丈夫的饮食习惯,妻子特意准备了两套锅灶,一套专供林观荣使用,另一套供她和儿子。林观荣后来干脆自备粮食,常去寺庙与和尚们共食。面对丈夫的改变,妻子虽感无奈,但碍于自身信佛,逐渐也习以为常。生活在灵山这片山路崎岖的地方本已不易,林观荣为了便于上下山,便萌生了修建石阶的想法。
尽管家境贫寒,他坚持用山上的花岗岩开凿,逐步铺设出长达2000阶的石阶台阶,历经数年艰苦劳作,终于完成这条通山路。此举极大地方便了村民和和尚的出行,也为他的善行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虽然信佛带给他许多善缘,但他对宗教的深度沉浸也渐渐模糊了现实与虚幻的界限。
到了生命的暮年,林观荣有了一个更大胆的念头:“佛教中的高僧能够死后成佛,我为何不能?”上世纪90年代,他感受到时光流逝,知道自己不多的时间所剩无几。遂开始筹备一场特殊葬礼,从寺中得知佛教中一种名为“缸葬”的独特方式。缸葬即是不火化、不入棺,而是将遗体安放在大缸中,缸底留有小孔,据传灵魂可通过小孔升天,遗体则在缸中长时间不腐,最终成为“肉身菩萨”。
父亲多次向儿子林上水强调这个遗愿,起初林上水以为是父亲的异想天开,未予重视。但随着反复叮嘱,他渐渐意识到父亲的决心,开始为此做准备。2000年2月12日,健康的林观荣突发脑血栓,被紧急送医。20天昏迷不醒,第21天清醒时第一句话便是关切缸葬的准备情况。林上水含泪承诺,一切都已准备妥当。林观荣听罢心满意足,闭目辞世。
父亲去世后,林上水立即着手处理后事。村里能够容纳遗体的大缸寥寥无几,找遍全村才找到两个勉强合适的。他还面临亲戚和邻居的强烈反对,大家认为“死人就应该土葬,放缸里太荒唐”。但林上水坚定不移,执意按照父亲遗愿办事。求助寺庙未果,他便亲自组织工匠清理遗体,涂抹石灰,穿寿衣,将父亲端坐在缸中的方凳上。
为了防腐,他装满优质木炭,用黄纸包裹,填充缸内各处,再用桐油与石灰混合物封口,密封缸体。完成后,将大缸抬进一间专门准备的十平方米小屋,父亲将在其中静卧千日,之后再作后续处理。时间飞逝,三年后,林上水根据遗嘱打开大缸查看遗体。
开缸当天,众多村民纷纷前来围观,大家既好奇又忐忑,不知道缸葬是否真能保持遗体不腐。林上水心中忐忑,担心三年努力付诸东流。然而,当他缓缓揭开缸盖,看到父亲遗体依旧端坐、未腐烂,仅皮肤略显黝黑且脱水成木乃伊状态时,他松了一口气。村民们也纷纷议论,惊叹不已:“林观荣难道真的成佛了吗?”
为了保存遗体,林上水请工匠在遗体上涂上石膏,制成塑像,并为其穿上衣服,供奉在堂屋中,设案桌供亲友祭拜。为防塑像被盗,他还特别做了一个樟木小塑像放置旁边。两口大缸则被安置在偏屋,另设香堂供奉。尽管如此,这诡异的场面仍让村民心生恐惧,远离不敢靠近。时间一长,邻里交往日渐减少,林家门庭冷落。
村民们对林上水的行为褒贬不一,有人斥责其不孝,认为反复折腾遗体,害得老人难以安息;也有人称赞其孝心,肯为父亲实现遗愿而勇敢坚持。林上水对此置若罔闻,他只在乎是否对得起父亲遗愿,问心无愧。相比于外界评价,村民们更关心的是遗体不腐的科学原因。
事实上,人体死后24小时内出现尸僵,超过48小时则会变软,林上水也曾透露父亲去世两天后遗体仍柔软。专家分析,遗体不腐的关键在于防腐措施:缸内大量使用石灰与木炭,这些材料具有吸湿、防菌、防腐功能;密封工作也做得非常严密,避免空气进入,形成无氧、干燥环境,自然防止腐败。因此,所谓的“坐缸成肉身菩萨”,其实是科学防腐的结果。只要手段得当,任何人都能保存遗体长久不腐。
追求死后世界的神秘意义,或许有些荒诞。与其寄望未来,不如珍惜当下,活得坦然无愧,才是真正值得珍惜的生活态度。
发布于:天津市易云达配资-如何股票配资-配资网站推荐-线上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