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小人奸臣层出不穷,正如那句“人不要脸,天下无敌”所言,许多人凭借狡诈和面皮厚度攀升权位。其中,唐朝的大臣窦怀贞绝对是名列前茅的“厚脸皮”代表之一,他的所作所为让人后世深恶痛绝。那么,他究竟做了什么,才让历史如此鄙视他呢?让我们一探究竟。
窦怀贞的生卒年并无确切记载,但他的年轻时期却并不为人所诟病。他曾担任过清河县令,且为官清廉、政绩斐然,深得民心。据史料记载,他在当时“折节自修,衣服俭素”,自持廉洁,治理清河县也是一丝不苟,声誉甚好。“圣历中为清河令,治有能名”,这一段的清廉事迹为他日后的仕途铺垫了基础。得益于这段时期的出色表现,窦怀贞很快步入了更高的官场,先后担任越州都督和扬州大都督府长史等职务,最终在706年进入朝廷,升任御史大夫。
展开剩余72%然而,窦怀贞的官场生涯并非因为正直和能力而取得飞跃。正如许多权臣的晋升轨迹,窦怀贞也发现,讨好上司、拍马屁似乎比真正为民治事更能带来升迁的机会。于是,他开始放下了自己曾经坚持的原则,踏上了阿谀奉承之路。唐中宗时期,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的权势逐渐干预朝政,窦怀贞紧紧抓住了这一机会,开始向她们俯首称臣,尽力拉拢。尤其当窦怀贞得知韦皇后的父亲名为韦玄贞时,竟然羞愧地表示自己“何德何能,能够与国丈同名?”于是,他改名为窦从一,以便避讳,显示出他对权贵的极度依附和谄媚。
这一举动不仅让其他朝廷大臣感到惊讶和不齿,甚至对朝廷的整体风气也带来了不良影响。毕竟,一个大臣为了讨好权势而主动避国丈之讳,似乎有些过于卑微。然而,这一做法却让窦怀贞的仕途一路顺风顺水,他凭借这种投机取巧的本事顺利地跃升为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然而,窦怀贞的权力并未因此而带来尊重,反而让他更加肆无忌惮地压制异己,打压忠良。对于那些身边的宠臣,他极尽奉承,而对待其他正直的大臣,却像换了个人,变得冷酷无情。久而久之,窦怀贞的所作所为引来了越来越多的不满,甚至连唐中宗也开始意识到窦怀贞的丑陋行径,准备给他上一课。
根据《资治通鉴》记载,在景龙二年(708年)的除夕夜,唐中宗召集群臣举行宴会。当所有人都在举杯共庆之际,唐中宗突然转向窦怀贞,说道:“听闻爱卿的夫人去世已久,朕为你挑选了新的夫人。”窦怀贞听后满心欢喜,赶忙跪地谢恩,内心充满了期待。接着,宴席被撤去,屏风被立起,唐中宗命令新娘入场。当屏风一被拉开,窦怀贞看到的新娘竟是一位年约五十的老妇人,正是韦皇后的乳母。整个宴会大厅瞬间哄堂大笑,大家都在等待窦怀贞的反应。然而,出乎所有人预料的是,窦怀贞居然并没有表现出愤怒或困窘,反而一脸激动,喊着“万岁”,并深深叩头表示谢恩。
接下来的事情更加让人匪夷所思,窦怀贞竟然在上奏中自称“皇后阿赩”,这个“阿赩”是指古时乳母的丈夫,而窦怀贞高兴地把自己与韦皇后的关系拉得更近。于是,朝中百官戏称他为“国赩”,窦怀贞居然毫不羞愧,反而自豪地接受了这个外号,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
然而,窦怀贞的得意并未持续多久。到了710年,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诛杀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等权贵。此时,窦怀贞为了保命,再次展现了他极强的变色龙本领。他迅速杀害自己的妻子,亲手将其首级送到唐睿宗李旦面前,恳求宽恕。凭借这种见风使舵的手段,窦怀贞成功保住了自己的官职,但他最终未能逃脱历史的审判。
唐玄宗即位后,窦怀贞与太平公主密谋叛乱,结果被李隆基彻底消灭。最终,窦怀贞自尽身亡,而李隆基则命人将其首级示众,并将窦怀贞的姓改为“毒”,以昭示其千古骂名,窦怀贞的名字成为了权臣奸诈和耻辱的代名词。
发布于:天津市易云达配资-如何股票配资-配资网站推荐-线上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