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下简称“两山”理念)提出20年。这一理念科学阐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深刻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这一理念不仅深刻影响中国的发展实践,也为全球绿色转型贡献中国方案,具有重要而深远的世界意义。
董煜(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沙基尔·拉迈(巴基斯坦亚洲生态文明研究与发展研究所首席执行官)
卢卡斯·古铁雷斯·罗德里格斯(西班牙生态专家、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农林学院教授)
菲利普·克莱顿(美国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
贝特霍尔德·库恩(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学者、欧盟委员会环保顾问)
韦斯利·道格拉斯(非洲碳交易所董事)
理论创新——
革新经济发展模式
“两山”理念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统一,体现出鲜明的理论创新性
卢卡斯·古铁雷斯·罗德里格斯:人与自然、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习近平主席提出“两山”理念,指出“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这一理念指引中国在发展中保护自然、在保护自然中推动高质量发展,释放出新质生产力动能,为生产力发展作出创新性贡献。
“两山”理念是对人与自然之间辩证唯物主义发展观的更新与扩展,它突破了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对立矛盾的西方传统发展范式和二元对立思维,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证统一。从全球发展理论演进视角看,“两山”理念是对传统增长理论的革新。它强调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经济发展离不开生态环境支撑,明确了生态环境与人民福祉之间的联系,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也证明了社会—经济—生态协同发展的路径切实可行。
董煜:“两山”理念突破了仅从生态学角度认识绿水青山功能的局限,提出“生态产品”概念,将自然生态功能与经济价值转化相关联,明确了生态保护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认识到保护自然就是自然价值的增值,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两山”理念把“因地制宜”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考量,将生态要素高度融入产业结构升级,探索出以生态保护为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同时,它引导生产端减少资源依赖、降低环境污染,强调生态保护与经济增长协同发展,修正了传统增长理论中“生态破坏与经济增长伴生”的弊端。
菲利普·克莱顿:在“两山”理念提出之前,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割裂开来是一种普遍做法。部分西方环保主义者认为商业和经济活动本质上违背生态保护理念,大自然不能被用于经济用途。“两山”理念在中国的成功实践,表明环境保护与满足民众的经济需求能够协调,因此该理念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沙基尔·拉迈:长期以来,西方国家的现代化模式以资源掠夺式增长为特征,通过产业转移向外转移污染,加剧了全球发展不平等和生态危机。“两山”理念指出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打破了发展与环境保护对立的固有思维。这一理念从地方探索到全国实践,进而上升为国家战略,形成了系统完备的理念体系。它彰显了“天人合一”的东方智慧,实现了发展与环境保护从对立到统一的范式变革,为全球发展理论贡献了中国智慧,是中国对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理论创新。
实践创新——
完善生态治理体系
通过顶层设计、机制创新与务实行动,“两山”理念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实践指南
卢卡斯·古铁雷斯·罗德里格斯:自1972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来,中国制定了一系列旨在保护环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政策法规,积极履行国际承诺,并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理论层面。中共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国家发展战略,这是深刻影响中国社会发展实践的重大决策。过去10多年间,中国在污染防治、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保护、减缓气候变化等领域成绩斐然。在污染防治方面,通过淘汰落后设施、推广清洁能源及电动汽车等,中国空气质量、水质和土壤安全均得到显著改善;在减缓气候变化领域,中国在新能源、电动汽车及高铁技术发展上全球领先,还积极推动能源转型,推动达成并率先签署《巴黎协定》,推动全球能源治理体系变革,为全球能源转型注入了强劲动力。
韦斯利·道格拉斯:回顾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两山”理念为中国绿色转型提供了重要实践遵循和行动指南。当前,绿色发展理念已深度融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保,对辖区内企业实施严格监管。我曾走访中国多个城市和乡村,浙江安吉余村的发展实践尤为令人印象深刻。在“两山”理念指引下,余村探索出一条保护生态环境与提升民众生活质量并进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成功入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套行之有效的实践模式,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董煜:中国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治理体系,统筹推进经济与生态改革,运用经济手段和市场机制破解生态难题,实现了经济与生态的融合发展。中国从经济视角切入生态领域,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在国际上具有开创性。三江源国家公园作为“世界水塔”,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对调节东亚气候意义重大;库布其沙漠、毛乌素沙地治理实现“沙漠变绿洲”,相关技术在中东地区推广,提供治沙经验……中国积极承担应对全球环境挑战的国际责任和义务,通过分享经验及技术,助力许多国家改善环境。
沙基尔·拉迈:许多发展中国家农村地域广阔、人口众多,传统种植业、养殖业的现代化转型面临难题。“两山”理念直面这一挑战,通过现代技术与农村种植业、养殖业有机结合,催生特色产业。“两山”理念与生态扶贫、荒漠化治理、国家公园建设等政策协同发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彰显了中国顶层设计的前瞻性与基层治理的精细化,为全球绿色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全球贡献——
引领绿色国际合作
中国持续开展绿色国际合作,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赋能世界现代化
韦斯利·道格拉斯:“两山”理念倡导自主发展、包容发展,推动全球绿色治理从理念共识迈向行动共为。这对于南非等希望避免重走西方工业化老路的全球南方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近年来,南中两国在清洁能源等领域的合作不断走深走实,持续加强技术共享和政策协同,建成了南非红石光热电站等重要项目。同时,“两山”理念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绿色转型提供了基本理论框架与实践借鉴。当前,南非正借鉴中国“生态文化村”建设经验,在北开普省因地制宜将山林、河流、农田等自然资源转化为文旅资源,积极发展具有南非本土特色的生态农业和文旅产业,为当地民众创造更多绿色就业岗位,增进民众福祉,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最大化。
贝特霍尔德·库恩:“两山”理念为全球生态治理和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中国方案,契合生态保护、气候行动、可持续增长等多个维度需要,为突破传统发展思维提供了指引,通过国际合作平台为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是中国在推动全球绿色转型中作出的重要贡献。近年来,德国等欧盟国家与中国在气候变化、绿色转型等领域开展了诸多合作,通过高层对话以及能源转型、绿色氢能等项目,协同推动低碳可持续发展。
卢卡斯·古铁雷斯·罗德里格斯:“两山”理念深刻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规律,主张在生态承载范围内通过科技进步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实现保护生态与发展生产力相统一,这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相契合,为全球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模式。中国推动“一带一路”绿色合作,通过国际合作推动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彰显了一个14亿多人口的大国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责任担当,为解决全球环境治理难题提供了重要启示。
沙基尔·拉迈:通过亚投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的绿色金融支持,以及共建“一带一路”项目中的绿色技术分享,“两山”理念正影响更多国家和地区。巴基斯坦和中国近年来携手开展一系列绿色合作项目:中巴经济走廊首个水电投资项目卡洛特水电站既为当地提供清洁能源,又重视守护绿水青山;中国光伏产品、新能源汽车等进入巴基斯坦市场,助力绿色转型……“两山”理念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了发展与保护双赢的新路径,打造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实践,将推动人类迈向更美好的未来。
易云达配资-如何股票配资-配资网站推荐-线上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